新县:“昼访夜谈”听民声 村民共商解难题
新县:“昼访夜谈”听民声 村民共商解难题
新县:“昼访夜谈”听民声 村民共商解难题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聂建武(jiànwǔ) 王丽君 胡安东
7月3日,夜幕下的新(xīn)县卡房乡老叶塆村潘东组安宁祥和,新扩建(kuòjiàn)的广场上人影晃动,银杏树下笑声朗朗。
一盏明灯,几张板凳,村民、干部(gànbù)围坐一起,聊着这几年村里发生的(de)变化。夏日的晚风轻轻拂过,组长潘兹亮的声音在夏夜里格外(géwài)清晰:“钱(qián)是小事,关键是大家心齐!只有咱们的心齐了,坑坑洼洼的老路能修好,广场能扩建,更别说这自来水管道和广场护岸了。”
潘兹亮口中的那条老路,是几年前潘东组村民心里头的一个大疙瘩(gēdā)。“要修路,钱从(cóng)哪来?活儿由谁干?路边的猪圈牛栏怎么(zěnme)拆?”回想起那时候的担心,潘兹亮叹了口气。
2020年初,作为村里的老党员,潘兹亮义不容辞挑起重担,召开村民(cūnmín)议事会,同(tóng)大家伙儿一起商量着解决办法。
“我是党员我带头”“我们在外地打工,老家的(de)事也是我们的事,钱给你转过去了(le)”“我们在家平时也就种种田,出力的事交给我们吧”……没想到,修路的决定很快得到(dédào)了村民的支持,大家有力的出力,有钱的出钱(chūqián)。短短一个多月,一条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串联(chuànlián)起组里的家家户户。
随着村民(cūnmín)(cūnmín)生活水平的提高,村民对修建停车位、扩建文化广场的需求日益强烈。“那就再‘议议事、出(chū)出力’!”有了修路的经验,潘兹亮声音更洪亮了。
“建凉亭、扩广场、划车位(chēwèi)。”这次村民议事会的目标更明确。
“上次修路的(de)好处摆在那儿,大家伙儿干活更有劲了!”村民宋家娥笑着道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。如今,在潘东(pāndōng)组新扩建的广场上,老人(lǎorén)摇扇纳凉,孩子追逐嬉戏,夜晚树下围坐闲话家常,一派宁静祥和。
夜色渐深(jiànshēn),话题继续。潘兹亮掰着指头盘算着近期的群众诉求:“咱村的自来水管网有些老旧,该换了(le),广场护岸要是再扩建半米(bànmǐ)就更安全方便了。”
“我们可以(kěyǐ)出力,但自来水管道(dào)、水泥这些材料是个难题……”潘东组的村民期盼着乡里能够给予支持。
群众有诉求,政府有回应。当晚,卡房乡立即(lìjí)将潘东组群众诉求列入“昼访(zhòufǎng)夜谈”意见清单,将该工程纳入“民生实事清单”。目前,管道(guǎndào)、水泥等材料均已(yǐ)到位,村民已自发组织(zǔzhī)施工建设。在卡房乡,党委政府聚焦关键资源保障,基层组织负责协调动员,群众主体投工投劳,一套清晰的民生实事办理闭环已然形成。
老叶塆村潘东组的实践仅仅是卡房乡通过“党建+自治(zìzhì)”夯实基层治理(zhìlǐ)的一个生动(shēngdòng)缩影。如今,卡房乡紧扣(jǐnkòu)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乡贤助力、群众参与”工作主线,构建“昼访夜谈+实地(shídì)走访”的民意征集机制,系统梳理群众出行、安全饮水、农田水利、居家养老等民生痛点难点问题,着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不断将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变为(biànwèi)“幸福账单”。
“接下来(jiēxiàlái),我们将以更实的(de)举措、更暖的服务持续(chíxù)增进民生福祉,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奋力书写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。”卡房乡主要负责人说。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聂建武(jiànwǔ) 王丽君 胡安东
7月3日,夜幕下的新(xīn)县卡房乡老叶塆村潘东组安宁祥和,新扩建(kuòjiàn)的广场上人影晃动,银杏树下笑声朗朗。
一盏明灯,几张板凳,村民、干部(gànbù)围坐一起,聊着这几年村里发生的(de)变化。夏日的晚风轻轻拂过,组长潘兹亮的声音在夏夜里格外(géwài)清晰:“钱(qián)是小事,关键是大家心齐!只有咱们的心齐了,坑坑洼洼的老路能修好,广场能扩建,更别说这自来水管道和广场护岸了。”
潘兹亮口中的那条老路,是几年前潘东组村民心里头的一个大疙瘩(gēdā)。“要修路,钱从(cóng)哪来?活儿由谁干?路边的猪圈牛栏怎么(zěnme)拆?”回想起那时候的担心,潘兹亮叹了口气。
2020年初,作为村里的老党员,潘兹亮义不容辞挑起重担,召开村民(cūnmín)议事会,同(tóng)大家伙儿一起商量着解决办法。
“我是党员我带头”“我们在外地打工,老家的(de)事也是我们的事,钱给你转过去了(le)”“我们在家平时也就种种田,出力的事交给我们吧”……没想到,修路的决定很快得到(dédào)了村民的支持,大家有力的出力,有钱的出钱(chūqián)。短短一个多月,一条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串联(chuànlián)起组里的家家户户。
随着村民(cūnmín)(cūnmín)生活水平的提高,村民对修建停车位、扩建文化广场的需求日益强烈。“那就再‘议议事、出(chū)出力’!”有了修路的经验,潘兹亮声音更洪亮了。
“建凉亭、扩广场、划车位(chēwèi)。”这次村民议事会的目标更明确。
“上次修路的(de)好处摆在那儿,大家伙儿干活更有劲了!”村民宋家娥笑着道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。如今,在潘东(pāndōng)组新扩建的广场上,老人(lǎorén)摇扇纳凉,孩子追逐嬉戏,夜晚树下围坐闲话家常,一派宁静祥和。
夜色渐深(jiànshēn),话题继续。潘兹亮掰着指头盘算着近期的群众诉求:“咱村的自来水管网有些老旧,该换了(le),广场护岸要是再扩建半米(bànmǐ)就更安全方便了。”
“我们可以(kěyǐ)出力,但自来水管道(dào)、水泥这些材料是个难题……”潘东组的村民期盼着乡里能够给予支持。
群众有诉求,政府有回应。当晚,卡房乡立即(lìjí)将潘东组群众诉求列入“昼访(zhòufǎng)夜谈”意见清单,将该工程纳入“民生实事清单”。目前,管道(guǎndào)、水泥等材料均已(yǐ)到位,村民已自发组织(zǔzhī)施工建设。在卡房乡,党委政府聚焦关键资源保障,基层组织负责协调动员,群众主体投工投劳,一套清晰的民生实事办理闭环已然形成。
老叶塆村潘东组的实践仅仅是卡房乡通过“党建+自治(zìzhì)”夯实基层治理(zhìlǐ)的一个生动(shēngdòng)缩影。如今,卡房乡紧扣(jǐnkòu)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乡贤助力、群众参与”工作主线,构建“昼访夜谈+实地(shídì)走访”的民意征集机制,系统梳理群众出行、安全饮水、农田水利、居家养老等民生痛点难点问题,着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不断将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变为(biànwèi)“幸福账单”。
“接下来(jiēxiàlái),我们将以更实的(de)举措、更暖的服务持续(chíxù)增进民生福祉,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奋力书写更加温暖的民生答卷。”卡房乡主要负责人说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